招生网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1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单招考试《时事政治》考试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4

2021“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单招考试

《时事政治》考试大纲

编制: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考试性质

根据《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政校行企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发〔2018〕1号)和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鄂农发〔2018〕10号)文件,本考试是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湖北省教育厅批复的襄阳市、随州市“一村多名大学生”项目在招录考试环节的具体实施,考试性质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面向襄阳市、随州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属于国家考试。考试通过的考生与参加高考录取学生待遇完全一样。

二、考试对象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单招考试适用于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等同等学历)文化程度,年龄在45周岁以下,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符合襄阳市、随州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条件的优秀青年农民或有志于服务贫困村建设的青年农民。

三、考试依据

根据《湖北省关于推进2021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拟定考试内容。

四、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时事政治

1.认知水平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主要内容;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内涵;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主要内容;学习百年党史要求。

2.情感态度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内涵;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3.运用能力

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运用我国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的事实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部分:农村政策法规

1.认知水平

掌握和理解我国农村政策法规基础知识:《农业法》的基本原则;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2.情感态度

全面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的基本政策和法律制度;理解和领会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适用范围、承包的形式和原则、其他方式的承包。

3.运用能力

能正确运用农村政策法规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农村面临的问题:村民自治问题、农村土地管理问题。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

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小题,共3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3.判断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

4.简答题(每题10分,4小题,共40分)

5.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2小题,共30分)

(三)复习参考资料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10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98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225日)

5.《农村政策法规》,作者周晖、杨四龙、张冠男、郭可;清华大学出版社

六、考试样题

2021“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招生考试

《时事政治》试卷(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需要和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 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2.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____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十二       B.十三

C.十四       D.十五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_____723日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1919        B. 1920

C. 1921        D. 1922

4.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_____年。

A.二十  B.三十  C.四十  D.五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E.美丽

2.伟大的抗疫精神内涵是____

A. 生命至上 B. 举国同心 C. 舍生忘死  D. 尊重科学 E. 命运与共

3.完成_____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A.生态保护红线     B.永久基本农田

C.城镇开发边界     D.国土绿化面积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材料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这是央视给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的颁奖词。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梁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

请问:感动中国人物、共产党员黄大发36年始终不变的“初心”是什么?而他践行初心的过程又表现出他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答出4种即可)

Copyright 2012 Powered By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信息网   鄂ICP备10012745号版权所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招生专线:0710-3513396  3513613  咨询QQ:800087881

招生微信